方永、南天紫云

道亦有道

修行八支
2012年02月02日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vinoca.org/2012/02/02/修行八支

修行八支,即修行的八个方面和阶段,名称主要采用了瑜伽经中的名称。修行的方法和过程是客观的,不论是中国人,还是其他民族的人都有可能通过修行而得到解脱,这种修行的历史可能非常的久远;而人类的知识基本是口耳相传的,文字的出现不过数千年而已,所以这种修行的传承很容易中断。从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些著作如《道德经》、《庄子》可以发现一些描述修行的只言片语。由于这种修行除了修行初期能够治疗疾病、得到神通之外,并没有其现实的功用,而中国人相比如印度的雅利安白色人种更为实用主义,故这种修行在中国逐渐衰微并最终融汇于佛教之中,在东汉末年兴起的道教后来也借鉴了佛教的思想,至宋元时有全真之道教。鉴于此,希望修行者不要执著于名相之中,修行之道是客观的,不要因为一些外缘而起分别心。

  1. 持戒, 有所不为:

    不杀生、不说谎、不偷盗、不纵欲、不贪婪。

    当一个人不再杀生时,所有生物都不会对他产生敌意。

    当一个人不再说谎时,便获得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善行的福报的能力。

    当一个人不再偷盗时,一切财富就接近他了。

    当一个人不再纵欲时,他便会获得灵性能量。

    当一个人不再贪婪时,他就会认识其生存的过去、现在和将来。

  2. 持戒, 有所为:

    清净、满足、苦行、读诵、敬自在天。

    不执著于自己的身体,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。

    满足将得快乐。

    苦行会使感官身体的各种能力发展,如透视、心灵感应、悬空等等。

  3. 调身:

    坐法泛指一切姿式。

  4. 调息:

    调整出入之气息。

  5. 调心:

    收视返听,收伏散乱的心,敛抑感觉器官不与外界事物接触。

  6. 专注:

    把心集中在身体的灵性意识中枢内,或体内、体外的事物上。

  7. 精进:

    保持专注的状态。

  8. 三摩地:

    亦称三昧,为八支中正支,达到瑜伽定境最深之处。即使认识的主客体,也就是能知与所知融合为一体,这个主客合一的过程在修炼中呈现不同的层次:第一是主客合一的有智三昧(有我三昧),即天人合一;第二是灭尽主客体之知的无智三昧(灭三昧),物我两忘。

最后三内支为修行时的内容,关系极密,几不可分。三内支统称总御,行总御于一事物时则可发生神通。但修行者并不以此为满足,必须在到达三昧之后,继续修行,直到超越自我而达解脱。